非洲的萨拉菲吉哈德运动:博科圣地与西非新兴恐怖主义网络
阿米杜·萨尼
尼日利亚拉各斯州立大學非洲与地中海研究院教授
自1062年穆拉比特王朝入侵加纳,至1591年摩洛哥入侵还未完全伊斯兰化的桑海帝国,撒哈拉以南非洲遭遇了一场“伊斯兰信仰净化运动”,这一运动具有以下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为媾和、改良,以思想运动为主导,如公元十五世纪与摩洛哥谢赫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凯利姆·马基利·特莱姆萨尼的言和、公元十六世纪与马里谢赫艾哈迈德·巴巴·塔姆贝克提(卒于1627年)的和谈;第二种形式则是“吉哈德时代”——公元十九世纪出现并愈演愈烈的伊斯兰运动,它们在中非地区有着特殊意义,主要代表人物如塞内加尔与冈比亚地区的活跃分子亚玛巴·迪亚库帕(1809-1867年)、马里中部的欧麦尔·本·赛义德·塔勒(1795-1864年)、非洲大陆中部(尼日利亚、尼日尔、喀麦隆)的奥斯曼·本·福迪(1754-1814年)。奥斯曼·本·福迪建立索克托哈里发国后,在1804年至1903年期间,伊斯兰教法一直是该国的统治律法。这一变化成为尼日利亚二十世纪下半叶吉哈德意识形态的重要依据。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成为西非伊斯兰地区政治运动与改革浪潮的重要推动力,当时的改革还在温和与激进之间摇摆,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事态才出现转折。去异端说、建先知教导运动(简称去异端运动)是一个地区性的萨拉菲改良运动,以行践文本为基础,由其精神领袖艾布·巴克尔·古米(1924-1992年)领导,这个平台集合了当时尼日利亚国内萨拉菲学院派代表即媾和派支持者,以及他们的反对派——以“博科圣地”组织为突出代表的吉哈德萨拉菲派。
本研究将对中西非的萨拉菲吉哈德历史作简要概述,并主要讨论尼日利亚“博科圣地”的发展,该组织在伊斯兰西非地区乃至非洲地区受到广泛关注。